近日,58岁的李先生(化名)在家中突然感到右手和右腿发麻,几乎无法自如活动,家人见状立刻将他送往附近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急诊科。令人诧异的是,抵达医院后,李先生的右侧肢体功能竟迅速恢复如初。从开始感到不适到症状完全消失,整个过程不过短短十几分钟。“虚惊一场”,李先生和家人立即准备回家。然而,急诊科医生询问病史得知他有高血压和高血脂,虽然平时没有什么症状,还是郑重建议他去神经内科。李先生纳闷了:我都好了还让我看医生?医生解释说:你的问题很可能是颈动脉狭窄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俗称“小中风”。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预警信号,如果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未来极有可能发展成脑卒中、心肌梗死等重大疾病。
什么是小中风呢?
“小中风”,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顾名思义,是指大脑出现了短时间的局部缺血,从而引发了相应症状。临床症状通常持续不超过 1 小时,即便情况特殊,也不会超过 24 小时。
❗“小中风”自愈后还用去医院吗?
由于小中风的症状轻微,往往导致许多人出现疑似症状时不以为然,未能及时把握适宜的治疗契机,原本症状较轻的“小中风”,逐渐恶化演变成了严重的脑卒中。“小中风”如不及时治疗,在3个月内发生卒中的风险高达20%,而及时诊断和采取预防措施可使3个月卒中风险降低80%。
“小中风”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50~70岁中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家族史或曾经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人群;
✔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人群;
✔有脑卒中家族史者;
✔长期大量吸烟或酗酒者;
✔肥胖、体力活动少而脑力活动多者;
✔工作紧张、压力过大、脾气急躁者。
“小中风”的具体症状有哪些?
▌颈内动脉系统TIA:
①常见症状,可见病灶对侧发作性肢体单瘫、偏瘫和面瘫、单肢或偏身麻木;
②特征性症状,包括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朦或失明,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
③可能出现的症状,如病灶对侧同向性偏盲。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①常见症状,如眩晕、恶心和呕吐、平衡失调。
②特征性症状,包括跌倒发作和短暂性全面遗忘症。前者表现为转头或仰头时,双下肢无力而跌倒,常可很快自行站起,无意识丧失;后者表现为发作时出现短时间记忆丧失,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但对话,书写和计算能力正常,无意识障碍,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
③可能出现的症状,如吞咽障碍、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小脑缺血)、交叉性瘫痪(脑干缺血)。
日常如何预防“小中风”?
✔日常饮食应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低盐、低糖、低脂类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食物;
✔日常锻炼,加强抵抗力,养成规律作息、不熬夜;
✔保持日常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情绪紧张;
✔日常活动以舒缓运动为主,如散步、八段锦等,避免剧烈运动;
✔如需服药,须严格遵医嘱用药,勿随意更改剂量;
✔定期体检,密切观察身体指标变化,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在发生“小中风”后及时就医千万不要拖延哦动动手,转发给你关心的人